猴年新气象

从去年11月份左右从后端正式转前端,到现在2月份,这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自我感觉是对自己而言是职业生涯中知识增长最快的几个月。 相比较偏向于成熟稳重的后端世界,前端技术不断的吸收着其他语言的特性,使得前端对于工程师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的同时,也变的更加“有趣”。

我公司目前整个应用平台,包含前端和后端,都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重做和技术的更新迭代。 对于前端而言,由于启用了大量的新技术,不光是前端初来乍到的我,而且对整个前端团队来说都是一次猛烈的学习风暴,最重要的有:

  • Gulp 替换 Grunt 做为新的构建工具
  • 使用 Babel 转译 ES6 代码
  • 使用 Angular 1.x 框架编写组件化的单页应用
  • 加入 NodeJs 层作为前端与后端之间的一个前端团队可控的中间件服务
  • 使用 Flexbox 实现更灵活的页面布局

民工徐飞老师的一篇 未来Web应用的前端技术选型畅想 对目前技术的发展有很深刻的讨论:

2015年,前端的世界发生了很多变化,这些变化快得超出我想象。在这个巨变的时代,产品的技术选型是个麻烦的事情,具体来说,有几个方面:

- 如果2-3年后新开始一个业务项目,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技术方案?
- 如果现在立刻开始一个新业务项目,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技术方案?
- 如果持续维护老的项目,后面可能会对它们有怎样的迁移方案?是逐步迁移,还是推倒重做?
- 在PC端项目为主体的业务体系里,如果将来某个时机出现了移动端项目,该如何去选型,并且利用之前的业务代码

我之前没有预料到的,是ES6的普及之快。
在此之前,对于新的语言特性,人们一般会等到支持的浏览器普及之后,才会大量使用,比如ES5,但由于Babel这样转译的工具出现,我们可以渐进使用,
所以,开发过程中可以完全使用ES6甚至ES7的特性编写代码,然后通过构建去达到兼容的结果。

近阶段本人的目标还是在以阅读为主。自己干货还是少了一些,等有足够料的时候再具体聊聊。


推荐深入阅读: